大部份的人都是自私的,真正能夠做到無私奉獻的人,可說沒有幾個!當然,這種人也不是沒有,像是耶穌、釋迦牟尼、老子、孔子...都是無私奉獻的代表人物;現今也有很多默默奉獻的人們;當然,比起大多數自私貪婪的人,這種人只能算是極少數。


 


        我自己當然也有私心啦!不過,好在我的慾望沒那麼大,所以還不至於到貪婪的程度。我覺得依自私的程度世上可以分為三種人:一種是極自私的人,凡事只想到自己,完全不考慮別人;俗話說:死道友不死貧道,別人的囝仔死未了!這種人最令人厭惡,也是社會的敗類!另一種是凡事會想到自己也會想到別人,但通常會先為自己著想,再去想到別人;不過也會考慮到自己受益時別人會不會受害?而有所衡量斟酌。我們大部份的人通常都是屬於第二種人。第三種人通常會先想到別人,然後才想到自己;甚至只想到他人,完全不考慮自己;這種人是屬於真正無私奉獻的人;幾乎沒有私心。不過這種人真的很少就是了! 


 


        人會自私,一開始是出於『保護自己』的心理;漸漸地,演變成了為了『滿足自己』的現象;而因為要『滿足自己的慾望』進而傷害別人,甚至還認為那是理所當然或者不得己的。 


 


        人類和大多數的野生動物最大的不同,在於出生後的成長環境;絕大部份的野生動物,離開媽媽子宮的時候,就必須在短短的幾分鐘或幾小時內會站、會爬、會走,否則便可能成了其它動物口中的食物。可是人類不同,人類的嬰兒在離開媽媽子宮時,毫無『自保的能力』為了滿足自己的所需,嬰兒以哭泣聲來做為唯一的手段!肚子餓了,要別人給食物吃;口渴了,要別人給水喝;需要溫暖時,要別人來抱抱他;不管他要什麼你就要立刻給他什麼,否則,他便會哭得聲嘶力竭!假如他的需要一直獲不到滿足,就會變得很不安。嬰兒在這時期有這種行為是很正常的,而滿足他的需要也是理所當然的,如果嬰兒在這段時期沒有受到應有的照顧,那麼這個嬰兒即使幸運的沒有離開人世,也會變得憤世嫉俗、對人不信任甚至對整個世界都不信任。 


 


        大約六個月大時,嬰兒開始會『認人』只給他『認得』的人抱,陌生人一抱他,就會哭得不停!這是出於『保護自己』的心理。


 


        到目前為止都還好,但到了小孩時期,就有所不同了;他的心理漸漸地會從『需要』變成『想要』;看到別的孩子有的玩具、有的食物,自己沒有,便會想辦法向父母要;有些強勢的小孩還會搶別人的東西(這種行為並非不正常,動物中如浣熊、猴子等也會搶奪對方的食物,某些鳥類、鼠兔也會侵佔別人的巢穴)如果不在這時候改變他的觀念,那這個小孩就會一步步的往自己自私貪婪的慾望深淵走下去! 


 


        孩子的成長時期,父母的陪伴是很重要的!但現在社會裡,幼兒時期,父母通常不在小孩身邊(或忙著工作、或忙著交際應酬、甚或忙著吵架)這樣的孩子,通常是由電視、電動、電腦、玩具等等物質的東西陪著長大的;因此,對物質方面的重視超過於對精神方面的重視的人通常較為自私,物質慾望也較大。而若成長過程中父母陪同孩子一塊兒玩耍,一塊兒吃飯;一塊兒睡覺;孩子『精神上的需要』會比『物質上的需要』來得較大,而對物質的需求便會來得較少,自然也比較會關心周遭的人,而來得比較不自私。(當然也會有來自朋友、學校、社會、媒體等等所有可能接觸到的因素)


 


        總之,人一開始並非如此自私;而是由環境中的影響加上自己對慾望的無限上昇;才會變得如此。剛出生的嬰孩,因對周遭環境不熟悉,而以哭泣來達成『保護自己』『滿足自己所需』的手段;然而漸漸長大後,從基本的『保護自己』變成了『排除所有不利自己的障礙』,從原始的『滿足自己所需』變成了『滿足自己所有想要的慾望』,而慾望是無窮無盡的,因而人變得愈來愈自私!


 


資料來源<<< 雅虎知識 >>>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八德葉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